【InfoGuru信息“大师”】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专访:新型功能材料研究路上矢志不渝的坚持
❖
2021年6月30日,科睿唯安(Clarivate)正式发布2021年科技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InfoMat获得首个影响因子--25.405!
个人简介
王金兰,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长期从事新材料的多尺度模拟与设计工作,在机器学习快速预测新材料、低维材料生长机理与物性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论文引用超过15000次,H-index=58,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2014-2021)。担任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担任《Nanoscale》与《Nanoscale Advances》副主编、《Nanoscale Horizons》科学主编以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等国内外多家期刊编委。
团队主页:
https://physics.seu.edu.cn/jlwang
研究工作
您能否简要介绍课题组的工作?
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多尺度模拟与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I)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功能材料的高效筛选与靶向设计;II)二维材料生长机理与物性调控;III)新能源/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与性能优化。我们是国内最早将人工智能用于新材料设计的课题组之一,较早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多目标性质导向的材料筛选程序。最近我们开发了主动学习新框架,可以在数据匮乏和特征维度较高的情况下,高效地搜索整个化学空间 [Nat. Commun. 2018; Adv. Mater. 2020; Chem 2022]。另外,我们课题组实验有很多互动,课题组提出了二维材料外延生长的取向可控、层数可控成核机制,与实验团队合作实现了单/双层MoS2的晶圆级可控生长,建立了缺陷主导的硫化钼电子跃迁机制、二维黑磷的光致降解机制,通过低温硫醇化学与缺陷工程实现了光电性能的大幅提升。[Nat. Nanotechnol. 2021; Nature 2022; Adv. Mater. 2022&2018; Angew. Chem. Int. Ed. 2016&2017; ACS Nano 2014; Nat. Commun. 2013&2014]
科研需要矢志不渝的坚持
您的团队在低维材料设计与制备方面开展了很多原创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站在科研人员的角度,您觉得从一个科研想法的提出到实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在这方面能分享一些您的经验吗?
科研想法从提出到实现,期间要做很多的工作,每一步工作都可能面临困难,困难可大可小,相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困难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人可能觉得找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很困难,有的人则认为把好的实验样品做出来最困难,也有的人会认为写论文最困难。其中到底哪个困难最大呢?确实很难说。不过我觉得,科研工作和其它很多行业类似,需要厚积薄发。对于每个人来说,能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厚积”是最困难的。厚实的理论基础、充足的文献积累、高超的实验技术、流畅的文字表达等这些都是需要科研工作者有强大的毅力。所以我觉得,科研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要拥有那份对科学研究工作矢志不渝的坚持吧。
您的团队在InfoMat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agnetic two-dimensional layered crystals meet with 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s’综述性文章。请问您选择这个主题的初衷是什么?您认为这篇综述可以给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予以什么启发呢?
非常感谢InfoMat编辑部的邀请。在半导体领域,随着晶体管缩放尺寸逐渐逼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瓶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新型二维铁磁半导体在过去几年里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它们不仅可以利用电子电荷,还可以利用电子自旋能量,为制造更小、更快的电子产品带来了希望。因此,对二维铁磁半导体及其异质结的研究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国际上,对于二维层状铁磁半导体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相关的系统性综述文章却不多。所以,我们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对二维层状铁磁半导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通过这篇综述可以帮助初入该领域的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也能为资深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好的研究切入点。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学者为该领域带来的研究成果。
在文章发表的过程中,您认为InfoMat编辑在处理稿件时的效率如何?审稿人的专业程度和文章发表速度怎么样?
在这次文章发表过程中,我们感受到InfoMat杂志的编辑团队非常敬业,在处理稿件时效率很高,从投稿到一审意见回来不到一个月,并且接受和发表速度也很快。另外,审稿人非常专业,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了许多中肯的问题与建议,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了手稿的质量。对于编辑和审稿人团队在文章发表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我们由衷感谢!
人才培养—韧性与悟性
您的课题组目前有引进人才的计划吗,您能谈谈东南大学在人才引进和科研发展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吗?
课题组每年都有各种层次的引进人才计划,从海外优青到上岗研究员、上岗副研究员到至善博士后等。目前,东南大学对科技人才的引进有政策上的倾斜,提供了丰厚的薪资。譬如,我校的海外优青年薪高达60万以上,提供住房货币化补贴300万;上岗研究员年薪30万以上,提供住房货币化补贴100万;至善博士后年薪35万以上。我们课题组最近几年的重点是建立人工智能材料设计平台,特别欢迎有较强编程能力和材料合成实验技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加入我们。
您在选择团队研究生时,看重学生的哪些品质呢?您是如何培养团队学生“创新”的能力?
我个人比较欣赏那种做事认真、有韧性、悟性好、有想法的学生。科研工作充满了未知数,其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挫折,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忍不拔的心去坚持。同时,科研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认真做事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科研还需要一些悟性与喜爱。只有做自己擅长和喜爱的事情,才会有能力和动力把这个事情真正做好。所以,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我会比较关注这几个方面。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也会比较注重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我也比较关注学生们科研的规范化、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以及科学品味的提升等。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很难说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我觉得能提出好的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因此比较关注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会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去挑选好的课题,而我经常做的事情是“枪毙”学生们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尝试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课题是好的,如何去思考提炼好的研究问题,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学术品味,尽量少做人云亦云的工作。
请您送一句话给已经踏上科研征途的博士研究生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金兰教授文章推荐
猜你喜欢
● 【InfoGuru信息“大师”】南京邮电大学赵强教授专访:专注研究,甘坐“冷板凳”● 【InfoMat专访系列之青年科学家】吉林大学段羽教授专访:突破垄断,开辟全新半导体薄膜制造装备赛道●【InfoGuru信息“大师”】湖南大学段曦东教授:致力二维材料,重返“从0到1”的基础理学研究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